您当前位置:心理网 > 励志 > 成功励志 >
上一篇:人生成功的十条建议 下一篇:未来将受到重用的五种人

心想事成的秘密

心想事成的秘密

  每一个时代都有一些智者,他们明白人生的秘密,他们总比别人过得幸福、快乐,他们总能取得比常人更高的成就,他们总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人生,他们总能心想事成!他们成为杰出的领袖、富有的商人、成功的专业人士……

  为什么我同样也有梦想,却无法实现?

  为什么我渴望成功,却一直遭受失败?

  为什么我想拥有财富,却总是捉襟见肘?

  为什么我为别人服务,却总是没有好报?

  为什么我处处细心,身体依然出现问题?

  难道社会真的不公平吗?难道人的命运真是生来注定的吗?我应该如何才能过上自己期望的生活?如何才能事事心想事成?在这背后,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秘密?

  千百年来,无数的人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去寻找这个答案,从古老的典籍中,从哲学家的思想中,从诗人的诗歌中,从伟人的言谈中……人们似乎找到了一些零碎的真理,然而,却无法真正地理解。

  直到1911年,一个人发现了这个秘密,一个关于宇宙和人生真相的大秘密!于是,无数的人聚集在他的身边,聆听他的演说,阅读他的著作,成为他的学生。

  这些知道秘密的人,立刻成为了富有的企业家、杰出的作家、伟大的导师!

  威廉·詹姆斯,美国近代的心理学之父,他说,20世纪最大的发现,就是通过改变人的思想从而改变我们的人生,他曾经留给世界一句著名的名言——“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他就是这个“秘密”最早的受益者。

  查尔斯·哈尼尔,当时最伟大的实业家,最杰出的导师和作家,他在取得巨大的自我成功后开始传播这个秘密,他的书《硅谷禁书》因为向公众揭露了这个“秘密”而被教会禁止发行。

  罗伯特·柯里尔,当时最成功的出版商,曾经登上《时代》杂志封面的畅销书作家,他因为学习了这个“秘密”而创作出史上最畅销的励志书《秘密》。

  安德鲁·卡内基,钢铁大王,当时最富有的商人,正因为学习了这个“秘密”,让他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

  拿破仑·希尔,思考致富学的创始人,他的成功就来自于在他20几岁的时候就知道了这个“秘密”。

  奥里森·马登,《成功》杂志的创始人,他正是因为学习了这个秘密,才从一个普通的穷人孩子成为伟大的励志导师。

    吴若来(心如来),中国超意识ESP训练首席培训导师,他的成功来自于学习了这个“秘密”,并接受了这个秘密体系中的潜意识输入训练以及更为高端的超意识ESP训练,成就并确立了他在中国大陆超意识ESP训练领域的领导地位。

    陈朝春,美国潜意识巨人系列潜意识CD中国大陆总代理,潜意识培训首席导师,中国潜意识技术权威,正是他学习了这个秘密,

  这些伟大的导师,他们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改写了无数人的人生与命运。然而,又是谁改变了他们的命运呢?——就是这个“秘密”的首位发现者和传播者。

  如同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法拉第发现了电,爱因斯坦发现了相对论,这位伟大的导师发现了宇宙中的吸引力法则——一个让所有人心想事成的秘密。尽管他的名字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知,然而他却引领了一个全新时代的到来,一个新思想时代的到来。他就是新思想运动之父、吸引力法则的发现者、第一位心灵培训导师威廉·沃克·阿特金森。

  早年,阿特金森是一位杰出的律师,律师的职业让他在物质和财富上十分富有,然而,他却发现自己摆脱不了生活中的烦恼,他的人生遇到了很大的阻碍。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他阅读了当时的一本心理学刊物《新思想》,其中的一篇文章很快就治疗好了他的心理问题,于是,他和这本杂志的出版商成为了很好的朋友,很快,他就成为了这本杂志的主编。在他成为《新思想》杂志的主编后,一场全新的思维运动在他的带领下开始了,这就是对后来美国影响非常深远的“新思想”运动。在这一场思维运动中,阿特金森是一位革命性的领袖人物,他以自己主持的《新思想》杂志作为阵地,开办了许多的“新思想”讲座,这些讲座影响了无数的人群,他的讲座内容被发表在杂志上,被整理成书出版,据统计,他出版了多本新思维方面的书籍,是当之无愧的“新思想运动之父”。阿特金森还第一个发现了吸引力法则,并出版了世界第一本系统讲述吸引力法则的著作《吸引力法则》。当时,许多的富商、作家、心理学家都受到阿特金森的影响,向他主编的《新思想》投稿,成为他的学生。威廉·詹姆斯、查尔斯·哈尼尔、罗伯特·柯里尔、拿破仑·希尔、奥里森·马登这些当时企业界、出版界、学术界的风云人物正是阿特金森思想的最早传承人和受益者。阿特金森的“新思想”可以说是20世纪美国励志文学的思想起源,对现代心理学和励志文学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推荐阅读:[七彩人生的七大秘诀] [从拖延者到行动派的10个秘诀]

 

励志名言 名人名言 励志电影 励志歌曲 经典语录 励志文章
www.xinlibao.com 心理网 ©2009-2021 鲁ICP备2022032253号-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