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心理网 > 励志 > 高三励志 >
上一篇:用心打量失意者的背影——写给高三同学的第2 下一篇:高考励志文章:别让自己成为情感的俘虏

如何上好自习课——写给高三同学的第17封信

如何上好自习课——写给高三同学的第17封信

 

  同学们:

  我们每天都要面对一种非常熟悉的课型——自习课。你们是如何认识自习课的呢?你们又是如何上自习课的呢?你们是否充分、高效地利用好了每天的自习课了呢?你们的自习课是否真正收到了最佳效果呢?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自习课。所谓自习课就是我们自主、自我学习的过程,其主要功能就是在完全自主的空间,相对时间内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各学科内容形式)保障知识前后贯通的延续性,并达到自我的完善、发展、巩固、提高、升华。

  针对目前自习课现状,我们存在着如下误区:

  误区一:自习课成了自由课、放松课,没有惜时观念,缺乏学习的目的性、针对性。有的同学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就是漫无目的盲动,往往拿起一本书翻翻然后放下,又拿起另一本书,拿起这张题做两道,拿起那本书背两句,一节课下来就在这种无目的、无意识的混沌中度过,一无所获。励志名言 http://www.xinlibao.com更有甚者,无所适从,在呆滞的静默和恍然睡梦中浪费了光阴,一步一步拉大了与他人的差距。我们难道不应该以一种积极的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去对待我们的学习吗?

  误区二:自习课成了讨论课。自习课首先要求就是自主探究,许多同学认为自习课讨论不也是在学习吗?如果学习中遇到困难一味期盼别人(同学、老师)给予点拨、启示,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味等靠的依赖心理,滋长了自己的懒惰情绪,长此以往,你的独立意识就会逐渐丧失,独立能力、创造力、创新能力逐渐就会泯灭,你就会成为学习的奴隶。再之,你的讨论是否会影响周围同学的学习呢?

  误区三:自习课就是作业课。自习课在每科茫茫的作业题海中被动地鏖战,在无休止的作业、练习、报纸中无法摆脱,每节自习课总是在疲惫中度过,认为作业才是自习课的主旋律,繁重的课业负担造成学习心理压力过大,心理障碍逐步形成。

  误区四:自习课成为个别学科的抄题课、辅导课、补习课。自习课也就失去了应有的功能,影响学习成绩均衡发展,无意识中形成了一种被动的偏科现象。

  为使同学们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自主性,今后各科教师作业均在课上完成,自习课不再占用同学们的时间,完成各科硬性书面作业。有教师的自习,教师不再讲课,公共自习全部交给同学们,给你们更多自由的发展空间,缓解学习和思想压力,使你们在阳光中快乐、轻松、愉快地学习,创设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

  如何对待、上好自习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参考:

  一、如何对待自习课?

  态度决定一切。自习课与其他正课一样,按照(课堂十不准9严格要求,尤其是公共自习更应严于自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挥学习小组监督制约机制,保证自习课紧张、有序、高效地自主学习,我们不能把自习课看作自由的天堂、放松的空间,切记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你身边的同学每分钟都在与你进行着无形的竞争,比品质、比毅力、比认真、争时间、争效率,我们应树立惜时观念,提高时间利用率。

  二、如何上好自习课呢?

  1、自习课应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做到有的放矢,如果没有目的随意性学习,就如大海中没有航标的孤舟无法到达成功的彼岸。不能凭自己的兴趣,好恶决定学什么,切记产生偏科现象,一条腿走路,势必会落后。

  2、圣人云:每日三省吾身。自习课是一个很好自我省察的空间,包括各学科及态度、方法等,吸取教训总结经验,自习课上的查漏补缺应是主旋律,要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各学科不同特点,合理安排时间和内容,夯实基础,大力抓好自己的薄弱学科,并巩固提高自己优势学科,主动寻找突破点,老师不留作业并不意味不做题,而是要主动针对每一学科学情,抓弱点、重点、反复练,并使自己的知识得到消化巩固、提高、拓展、延伸。“温故而知新”,也可参考老师提出的目标要求,搞好补差,由被动的学到主动的尝试、探究,在自我测评、纠错中提高,你会发现学习也充满了快乐。

  3、自习课上遇到困难,独立思考、克服依赖心理,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的成果,你会更多的体味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会增强你的自信和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和毅力。

  4、做到今日事今日毕,利用自习课搞好天天清,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性的循环,相信你的成绩会有质的飞跃。

  5、按照老师要求,针对性地做好新课的预习,有意识地培养自学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新知奠定基础,在新旧知识联系中保证知识连续性。

  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努力,希望每天都看到你们渴求知识的双眼,快乐的笑颜,积极进取的良好风貌和优异的成绩。

阅读了本文的用户还阅读下列精彩文章:

[为自己负责——写给高三同学的第16封信] [自动自发地学习——写给高三同学的第15封信]

励志名言 名人名言 励志电影 励志歌曲 经典语录 励志文章
www.xinlibao.com 心理网 ©2009-2021 鲁ICP备2022032253号-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