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燕》当时高尔基写它的背景是什么鲁迅的《雪》呢

发布时间:2022-09-30 14:09 编辑:心理网

《海燕》,当时高尔基写它的背景是什么?鲁迅的《雪》呢?

优质解答

《海燕》写于1901年,当时,欧洲的工业危机波及俄国,工厂纷纷倒闭,大批工人失业,再加上沙皇统治日趋黑暗,人民群众无法忍受,反抗情绪日益高涨,革命斗争蓬勃兴起.高尔基1901年2月19日从故乡尼日尼·诺夫戈罗德来到彼得堡,参加俄国作家协会为纪念农奴解放40周年而举行的特别会议,发表了抨击沙皇政府的演说.3月4日,几千名大学生和工人为抗议沙皇政府把183名大学生送去当兵,在彼得堡喀山广场举行示威,遭到残酷镇压,有些人被打死,许多人受了伤.高尔基参加了这次示威,目睹了沙皇政府的暴行,极为愤慨.3月12日他回到故乡后,根据当时的斗争形势和参加示威的感受,写成了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海燕》就是这篇小说的尾声部分.小说先投寄莫斯科《信使报》,后又投寄彼得堡的《生活》杂志.愚蠢的审查官禁止发表这篇小说,却认为它的尾声是一篇写景的文字.这样,《海燕》就被作为一篇独立的作品在《生活》杂志1901年4月号上发表了出来.《海燕》一经发表,便在俄国大地上产生巨大反响,它被革命者用胶印和手抄等方式广为传播,一时间成为最受欢迎、最富有宣传性和号召力的诗传单.

据斯维尔德洛夫夫人的回忆录《斯维尔德洛夫》所载:由于《海燕》这首散文诗句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沙皇政府才认识到高尔基的危险性,于是不经审讯就决定把他放逐到库尔斯产克去.1901年11月7日那天,尼日尼·诺夫戈罗德的人们很早就把火车站挤满了,为高尔基送行.高尔基刚到来,人群中就爆发了“高尔基万岁”、“打倒专制制度”、“消来黑暗势力”的呼声.示威者时而高唱革命歌曲,时而朗诵《海燕》,一位演说者大声说道:“高尔基被放逐了,原因是他说出了真理并揭露我们生活中可怕的事情.他有一件武器——他的笔,一种力量——他那在自由发表意见时所表示的思想……我们要用示威来表示我们是怎样地喜爱高尔基”.示威结束时,一位大学生激动地高呼;“暴君将要死亡,而伟大的有力的自由的人民将要兴起!”

戈宝权同志根据《高尔基全集》翻译,编入本书时,由译者作了修改.《海燕》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海燕之歌》.高尔基(1868~1936),原名阿历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高尔基是笔名.

《海燕》发表后,立即引起广大读者注意,成为进行革命宣传斗争的有力武器.列宁非常喜欢这首革命诗歌.他在1906年写的《在暴风雨来临之前》一文中,曾经引用这篇作品,并且以“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作结束语.

简单点说,背景就是 鲁迅的《雪》写于1925年1月,当时正处于北伐革命的前夜,同是两党结成统一战线,革命形势出现了可喜的局面.但鲁迅当时生活的北平仍在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反动势力猖獗,斗争极其激烈.

更多相关内容:
如果你喜欢本页,请不要忘记收藏哦!
本类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