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管理日志

发布时间:2022-09-29 11:47 编辑:心理网

篇一:小学班级管理日志(1227字)

一年级的学生太不懂事。开学一周多了,习惯还是不好,打闹、不会听课、走廊跑跳。每天都有发生。已有十几年教学经验的我面对这些孩子,也难免不断地发脾气。孩子们每天看着我的脸色,躲藏着不遵守纪律。正在我为孩子们的纪律一筹莫展的时候,我们班的一次班会教育了我。

那次班会学校要求以“微笑”为主题。我当时灵机一动就编了一个小故事,故事的内容是:天使要到人间找一个最可爱的孩子,找到后要满足这个孩子一个愿望。他来到人间,看到两个孩子,一个脸上总是带着微笑,天使给它起名叫微笑;还有一个每天都愁眉苦脸,天使叫他发愁。同学们你们猜天使会从这两个孩子中选谁呢?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选微笑”。我马上又问:“你们喜欢微笑吗?”“喜欢”又是异口同声。我马上追问:“为什么?”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微笑让我们开心;微笑就不怕困难;微笑可以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难题……

听着孩子们的回答,我仿佛听到了孩子们发自内心的呐喊:我们也需要微笑。孩子们提醒了我,这些天的工作中缺少的不正是微笑吗?我必须要改变一下自己,用微笑快乐去教育孩子们。那天晚上,我深刻的进行了反思,找出这段时间管理中的不足,对学生缺少微笑,只有约束没有或是很少有鼓励,对孩子的爱都化作了指责。鲁迅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作为教师不仅要有爱心,而更重要的是把那种爱传达出来的方式,只有让别人感受到,才能与学生产生心灵的碰撞,学生也才能从心底里接受。微笑就是一种爱的方式。

反思后我制定班级评比晋级的制度即5张卡片可以换一个笑脸,5个笑脸可以换一块喜洋洋家族图片,如果能得到喜洋洋家族的所有入图片老师还要发证书。方案制定出来了,我就马上实施,而且我还时刻提醒自己,一定要面带微笑。小学班级管理日志就这样两周下来孩子们的状态有了恨大的转变。我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看来微笑的作用可真不小。

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作为一名教师,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教育是一种艺术,班主任工作更是一种艺术,而艺术是需要创造的。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

我们不难发觉,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班级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热爱每一个学生、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允许学生犯错误等学生观不能仍停留在口头上。班主任不要把自己的专业地位看成是个人的权力,学生偶尔提出不同意见就被认为是故意作对,学生很难像教师希望的那样听话,这让班主任心急如焚。每天的工作琐碎繁多,班主任常常连睡觉都不踏实。要让班主任拥有良好的心态,关键是从转变观念人手。我们要明白,教育的本质就应是师生的共同成长,选择做班主任就要接受复杂问题的历练,教育中的问题恰恰是人成长的契机。

篇二:小学班级管理日志(456字)

让值日生当班主任是我在我们学校进行的初次尝试,前面班委会成员当班主任在讲关于安全方面注意事项时,没有多少多少新意,也就是教师以往多次强调的事宜,今天值日生当班主任,他强调一些事情是我和班委会成员没有观察到的,也是我没有强调到的。让值日生当班主任可以在中高年级进行尝试,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同时值日生当班主任是人人有份,人人参与,可以提高同学们互相支持,互相帮助的觉悟。另外我们反复强调学生要讲礼貌,尽管有关规定推行了三周了,但收效甚微,原因是突然让学生见到老师给老师敬礼,对于懒散惯了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难点。要改变这种模式还得一段时间,但我发现我们学校很多班级的学生礼貌越来越好了,见到老师问老师好,而且在街上也如此,说明各班文明礼貌教育搞得好。我班要求学生见到老师不但要问好,还要敬队礼,一开始很多学生不习惯,或者是害羞,但通过三周的班机文明礼貌模范的评选,我班学生也大有改观,有一多半学生见到老师开始敬礼问好,这是我们班级的又一大进步。下一步就应该主抓学生的学习,让学生能以优异的成绩向家长汇报。

篇三:小学班级管理日志(1138字)

对于那些离开幼儿园踏进小学课堂的孩子们来说,多少带着新奇与兴奋。而当新奇感逐渐褪去,新环境带给这些六七岁的孩子的,或许更多的是不适应与失落感。 因此,一年级学生有许多地方需要引导,需要教育。这就需要一年级的老师要有爱心和耐心,若发生事情,简单的几个“你不能……”或“你要……”来教育学生,将会收效甚微。要不适时机地创设情境来感染学生,让学生自己感悟到自己的不足,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能很快地养成。以下就是在一年级教育过程中的三种情境教育法。

一、小故事情境感染法

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感染他们的言行,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曾有一堂事先没有提醒而临时又需要蜡笔画画的课堂:有的学生蜡笔带来了,兴高采烈,那些蜡笔没有带来的学生却坐在位子上东看看,西看看,无从下手。我就奇怪了,为什么不向同学借呢?接着我走向他们,鼓励他们向同学借,答案出乎我的意料:“他不借给我的。”“为什么呢?”“他向我借东西时,我也没有借给他。”……问了几个学生,答案大同小异。我就顺势给学生分析了当时的情景。当然,明白其中道理的学生没几个,紧接着我就给他们讲了一个《公鸡的脸红了》(这是高年级语文中的一篇文章)的故事,让他们懂得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互相关心。

二、身边事例引导法

在学生身边也常会发生一些小事,这些小事也是很好的教育例子。一次,一个学生写字时,发现同桌占了他的桌子好大一块面积,他就拿起手中的笔向同桌刺去。结果同桌的手就给他刺出了血。面对全班学生,我就夸大了事情的结果,让学生引以为鉴,不能用尖利的东西刺他人,那是会发生严重后果的。同时教育学生要学会原谅他人无意的过失,同学间还应该做到团结友爱。

身边的事例比比皆是,班主任应用自己的智慧去引导,为学生所用。

三、根据情况自创情境导行法

有时候学生的一些行为是不正确的,可又没有马上发生问题。如果就直接跟他们说不能怎样做,学生听了后,印象也是不深刻的。我就会自己编创情境来引导学生。比如,学生爱买小摊上的零食吃。特别是天气暖起来的时候,连一些小店里的食物的质量也难以保证。为此,我就说某一天某某班的一位同学吃了小店里不卫生的食物,肚子痛得满头是汗,送到医院后,医生还要他住院呢!你们说惨不惨?接着再谈谈路边小摊上的食物有多不卫生,有些小店里的食物也是难保质量关的。大家还是少吃为妙,能不吃最好。我们小朋友间比一比,看看哪些小朋友是懂事的好孩子。就这样,学生上了心,他们还会相互监督呢。

在对学生有利的情况下,班主任编一些善意的谎言,就是被发现了,也是能让人理解的。

一年级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班主任耐心地创设情境,就能让学生在宽容的环境下成长,并让他们很快地喜欢上这个新的学习环境,为以后的努力学习奠下了基础。

篇四:小学班级管理日志(1149字)

周五,学校组织我们全体班主任赴海盐实验小学参观学习。我们先听实小领导介绍了学校概况,然后听顾教导做学校德育情况介绍。顾教导说他们信奉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为孩子们营造了洁净优雅的读书环境,实行德育导师制,优化班级文化。他们每个班都有良好的班级环境,有特色班牌、班训、特色队角等等。

我感兴趣的是他们班级文化的布置和两位班主任结合自身课题作的经验介绍。因此,在后来的参观校舍中,我格外留心。我们一个一个班级参观,班级的布置都大同小异,在靠教师后墙有个用木头框子框起来的布告栏,贴满了学生绘画、书法、作文等各种各样的作品,因为是学校统一制作,故显得比较整洁美观。小学班级管理日志在教室前面,电视机下有班级书架和生物角。生物角里摆放着一两盆绿色植物,为班级增色不少。因为自己一直对书比较敏感,所以每个班级的书架我都细细浏览。我一直认为并不是书架摆满了书就是书香班级,还要看看书架上的书是否适合这个年级的孩子阅读,当然更重要的是要看书的质量。并不是所有的书都适合摆在班级图书架上的。可是遗憾的是几乎在每个班我都看到了大量的作文书籍,而经典的优质的图书少之有少。这无疑让我对该校营造的“书香班级”打了折扣。然后我在走道上又看到了开放性的图书阅览室。我以前一直很羡慕有这种开放式图书阅览室的学校,想那里的孩子多幸福啊,想看什么书就可以自己随便拿。可是现在看到这种阅览室,我就在想:这里的孩子真的有时间坐在这里静静享受读书时光吗?但愿海盐实小的孩子有。

鲁琦老师是个很年轻的班主任,有一点点腼腆,可是笑容很真诚。虽然与她素未相识,但我觉得我和她之间或许会有很多共同语言。她喜欢用中国蒙学来教育影响她的孩子们,我也喜欢。他们现在正在背的《弟子规》,我们一年级时就已背诵完毕。但我没她做得那么细。我的打算是在孩子们机械记忆最佳的时期尽量让他们多背诵一些传统的经典的东西。一年级背《弟子规》,二年级背《三字经》,三年级背《名贤集》,四年级背《论语》(有选择性的),五年级背《道德经》(有选择性的),六年级背一些明清小品文,如《幽梦影》《菜根谭》之类的节选,然后穿插古诗、词曲和一些现代诗文的背诵。我想这样六年下来,这个班的孩子语文人文素养肯定不差。但我的背诵是让孩子们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可是鲁琦老师做得很到位,她不仅让孩子们背诵,还结合图文进行理解,并渗透到班级管理的方方面面,把它作为课题来研究。这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我想其实无论哪一所学校,无论哪一个老师,只要把孩子放到最重要的方面去考虑,想想我们到底可以为孩子的成长做些什么,我们到底可以为孩子的成长做好什么,那么什么都不用怕。可是怕就怕我们学校和老师急功近利,把学校工作,把教书育人,走向浮躁,流于形式。那么再好的学校设施、校园环境、再好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对孩子来说又有什么用呢?

更多相关内容: